企业文化
首页 > 文化建设 > 企业文化
“降本增效”小故事:一枚钻头的“重量”
“老曾头,这枚钻头凭啥算我头上?”钻机工赵大勇拿着已经磨损严重的钻头,黝黑的脸上青筋暴起。质料加工员老曾扶了扶清静帽说道:“现在班组质料用度与人为挂钩,你领新钻头时没有上交旧钻头,一定得算清晰!”
风起:巷道里的“糊涂账”
自从班组质料消耗和人为挂钩之后,各班组都在履历着一场“算账革命”。赵大勇因班组质料用度超支被扣了300元,而问题就出在各人领新未交旧和被随手扬弃的废旧物料上。“以前只管卸压孔施工数目,谁还在乎这些边角料?”赵大勇踢了一脚废物堆,溅起的煤渣扑簌簌地落在“共管本钱、共创价值”的口号上。
破局:铁规中的“责任链”
转机泛起在越日的班前会上。值班队干老张拿着一本台账,上面明确纪录着各班组质料消耗和废旧接纳情形。“现在严酷落实班组质料费节超与人为挂钩,谁施工谁接纳,请各人高度重视!”他指了指电视屏幕上播放的上个月废旧接纳、修旧利废榜单。赵大勇盯着“生产二班人均多拿210元”的红字,喉结动了动。
行动:煤堆上的“寻宝记”
破晓的井下,矿灯划破漆黑。刚竣事施工的赵大勇猫腰捡拾着废旧卡瓦,班长老杨也在钻杆架上翻出了两截断裂的钻杆,就连平时粗枝大叶的李二愣都攥着麻袋,将散落的孔口牌举行了接纳。“这玩意儿攒够50个能换一包烟钱!”他晃了晃袋子里叮看成响的孔口牌,咧嘴笑得牙花子发亮。
共生:本钱内的“分红单”
“大勇哥,你快来看,上个月我们班组质料用度有结余,可以分到奖励了。”赵大勇听到后一个箭步冲过来,看着“五果真、五上墙”贴着的本班当月的质料用度结余、废旧接纳、修旧利废奖励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他摸着后脑勺嘀咕道:“早知道就交旧钻头了,也不至于被扣几百块……”
共管本钱,历来不是某小我私家的坚持,而是一群人在制度的牵引下,把“铺张”炼成“金钥匙”的整体醒觉。(高富鹏)
编辑:达文娟